由冷到热彰显语音芯片前景
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,一些语音芯片厂家的展台周围到处都是驻足观察和拍照的观众,展台的讲解员则一一为观众进行科普。“芯片的话题越炒越热。”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晓敏曾说过,“这两年行业发展也好,还是国内资金支持力度也好,半导体这个行业整体景气度上来了。”
根据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,2007年到2017年,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.8%,远远高于全球半导体市场6.8%的增速。
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集成电路被放在实体经济发展的显著位置。李克强总理提到,加快制造强国建设。推动集成电路、第五代移动通信、飞机发动机、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等产业发展,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,推进智能制造,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,创建“中国制造2025”示范区。
2014年国家设立了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。丁文武表示,经过近4年的工作,目前进展顺利,大基金布局了集成电路整个产业链,实现了产业的全覆盖。
目前,包括北京、天津、西安、重庆、成都、武汉、合肥等20多个城市都有芯片产业项目。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预测,到2020年,建成的200mm(毫米)和300mm芯片生产线产能可以达到每月200万片。这一规模比现在至少翻了一倍。
根据SEMI(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)数据,预计2017年到2020年间,全球投产的晶圆厂约62座,其中26座位于中国,占全球总数的42%。
投资过热与人才缺口是关键
看似繁荣的场景并没有让芯片从业者感到轻松。一个原因是人才缺口。
“即使是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毕业的学生都会转金融或从事互联网。做芯片很辛苦,来钱没那么容易”。地平线芯片一位内部人士此前对财经记者表示,做芯片等硬件太苦,收益不高,不少优秀学生毕业后选择金融和互联网业。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聘教授、核高基专家陈军宁表示,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,进步也很快,但总体水平处于中低端。人才作为该行业发展的资源,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他称,“根据国家的产业推进纲要,预计到2030年,我国将需要70万人,这个缺口还有40万。”
另一个原因是对投资过热的隐忧。
地方希望通过项目投资聚集产业,拉动GDP;一些投资人和创业者将此看作一风口,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,芯片行业的热闹只是暂时的。
一名半导体产业人士表示,过热的资本开始干扰到正常的产业投资规律,现在各地的芯片项目未来可能会造成地方沉重的财务负担,依靠借贷来发展半导体的模式能够支撑多久,都是未知数。另一方面,快速投产下的芯片成品是否满足市场需求,低端产品如何盈利,如何解决人才缺口以及研发费用?这些都有待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