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AI语音芯片成为国内新创公司显学,各家业者纷纷推出自家语音ic,而BAT等科技大厂则透过自行研发以及购并跨足语音ic领域,可谓好不热闹。从近期中国媒体互联网周刊与eNet研究院共同发布2018年国内20间在语音ic领域具代表性的企业排行中,其实便可看出国内语音芯片未来应用领域的聚焦方向。
格力也造芯,芯片的未来将在何方?

芯片的发展上,中国一直在热身,现在是时候该上场了。美国引发贸易战后,国家势必会加大力度扶持本土的尖端技术,尤其是语音芯片识别技术,这对投资和AI公司来说,都是个新机会。
其实,这些年在空调高端芯片领域中,如变频驱动芯片、主机语音芯片等依靠进口,主要供货商包括美国德州仪器、意法半导体、日本瑞萨、中国台湾汉芝、广州九芯电子等。
语音芯片发展比想象中还要艰难

我们看到,近金融、证券、通信、能源等传统行业,客户对于语音自能化服务的需求在不断上升。虽然我已经预判到了这个趋势,但这种迅猛的势头,依然超出我的想象。我们看到,在很多相对比较成熟的场景,对于比较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,像语音识别、视频识别、行为描述,落地的速度是比较快的。而且,中国有几百家语音芯片厂家相关的新兴创业公司,通过芯片就创造了经济效益。虽然大家现在还处于探索期,路已经清楚了,但还没到枪一响往前跑的时候。某种角度,我们在看几个场景,但总体离大家心目中还有一些距离,技术规范标准上有一些问题,技术层面也有一些挑战,我们正在做项目和尝试。
举个例子,汽车语音驾驶领域。不可否认,语音驾驶汽车研究确已取得长足进步,但一般的人工智能系统,像搜索、翻译等允许犯错,而语音驾驶系统与生命相关,不允许犯错。语音驾驶技术要大规模普及,一方面有待在低成本、高性能的语音识别技术方面取得突破,还需大幅提升语音驾驶的计算能力。
预测未来是有挑战的,就像我们两年前预测语音ic。我们目前已经拿到一些边缘计算的订单,也做了一些产品。也许有些东西看不清楚,但是动作不能迟,你也许看不太清楚,当你发现这个方向是对的时候,无论看不看得清楚都要坚定地往前跑。